地处上海,设计氛围强,985高校,我想说,在设计院校里,华师真的不算拔尖儿的,以近两年的报录比来看,性价比也不是很高。但如果你有以下几点规划,可以考虑华师:
作为老牌师字类,华师的研究生教学更倾向于理论和艺术性,所以以后想做老师的同学考华师;
华师的愿景是“国际化办学”,所以对外交流项目比较多,想读研期间出国愉快地玩耍的同学考华师;
华师6个研究方向同属于艺术设计专业,学院规模也不太大。不同方向的同学经常一起上课,比较利于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经往届生反映,入学之后,学生还有一次重新选择研究方向的机会。比如,很多环艺的同学会转去学公共艺术。想要跨学科背景、或者不明确自己未来职业方向的同学考华师。
【关于报录比】
华师的手绘出了名的压分,其他高校130+、140+的高分在华师几乎不存在,主流的手绘分数应该是95—110之间。且为了平衡名额,不同的方向评分标准不同。我是产品设计的,是历年手绘压分的重灾区,今年复试的最高分只有108,所以华师比较适合手绘不太好的学生,英语政治比较好,设计理论也不错的学生。
而基于这种特点,华师的英语成绩逆天的高!80+一大把,远高出同等设计院校!这里我要介绍一下平均分75.6是个什么概念。英语二的主观题(作文和翻译)要扣掉10—15分,不可能更少了,也就意味着你客观题的失分要控制在10分左右。更重要的是,其实英语的逻辑和政治、史论几乎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英语好的同学一般政治、史论都不会太差。
只要你的手绘还勉强过得去,但是文科思维特别好,英语政治好考华师很适合!
【华师设计考研究竟难在哪】
为什么看过无数考研经验帖,依旧考不上?
随着网络的发达,网上成功案例总是相似的:成功的案例太多比如3—10个月的常规复习、每天复习6—8个小时。肖秀荣全套+英语真题+史论笔记+手绘班。看似如此轻易、如此简单。我觉得多数人都没说到点子上。
我想从我的认知角度,重新描述一下设计考研这件事。
1. 考研不光拼努力,是考察学习方法,方法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考研届一直有很多自我安慰和麻痹他人的说法:比如,只要你每天认真复习一定会考上的;只要拿出高考1/3的努力就能考上;要把XX书看多少多少遍,XX题做多少多少遍……之类云云,如果没有清晰的规划,清晰的思路很难考上,第一年考都没有经验,最好有老师带着比较好。
27比1的录取率,难道另外26个人都没有努力吗?那么多二战失利的,他们的累计学习时间不够吗?肖秀荣1000题人手一本,90%以上的考生都上过手绘班,难道还看不出学习工具的权重吗?
考研和高考的路数截然不同。高考的考点其实并不多,我们用整整3年的时间打磨,一遍遍地重复,力求做到精准无误。那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为我们规划好了学习路线,我们几乎不需要选择和思考。无数的大考小考,足以让我们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而考研,恰恰相反。
每门课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拿政治来说,里面包含马原、政经、毛中特、近现代史、思修、法基七个板块。74万字的教材,你学到后面会发现,起码有10万字可以成为选择题考点。每个知识板块要往下挖都很复杂,考试只考个皮毛。而最可恨的是,如果你不深入理解,你根本判断不出来错误选项。另外三门亦然,既要求足够的知识量,又要求核心知识的熟练掌握。这就需要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筛选重点、调整自己的学习规划、查缺补漏。没有谁的学习方法完全适合你,没有人提醒你路线正确与否。很多同学学着学着就跑偏了。
多数极其努力但最终失利的人,都是时间分配不合理,在细枝末节和非重点上投入了过多精力:
比如,很多同学学英语,花大把时间听网课或背单词。虽说老师教的应试思路很好,但转化思路并未易事,需要大量的练习。这样听网课和做练习本身就有时间冲突。背单词,背了忘忘了背,其实英语二的常考词汇就那么几百个,剩下的词基本不影响阅读。
看一遍设计史哼哼唧唧一个月,看到后面前面的已经忘了。更有甚者,觉得自己字不好,买字帖练字……你们哪来这么多闲工夫?
2. 每门课的提分空间有限
有些同学认为考380、400是很高的分数,这真的高吗???
先纠正一个概念:我们不是要从0分升到380,我们的基础分起码有320分(55+55+110+100)。也就是说,你基本不复习,依照常识去瞎蒙,试卷写满画满,就能拿这个分。这就是考设计和考理工科最大的区别。
那一定会有人问,为什么我复习了,也就考了三百二三?
上文也说了,每门课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所以设计考研是严格遵循木桶定律的,你复习的不充分会恰恰掉入考题的陷阱,相当于没复习。像打怪升级一样,你的段位会随着你的复习进度阶梯式地上升。每一阶段的每个科目,你都需要拉高每一块木板,分数才会有质的飞跃。这也就决定了,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每门课的提分空间非常有限。
政治:提分空间10分左右。
50分大题,平均得分在30分左右,背谁的卷子,背与不背都是这个分。你们可以参考一下近两年的真题,答案基本都在阅读材料里,就是比比谁的阅读理解好吧。主战场是选择题,跟平时做的模拟题会有点像但基本没原题,考察对知识点的理解(超级重点,政治必须要理解!!!)。会有部分完全没见过的冷门考点。所以政治的天花板是75分,常规分数是58—68分。
英语:提分空间10分—15分。
英语应试考察的是思维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学了这么多年如果都学不好,不太可能在半年或一年内有质的飞跃的。所以,建议没复习前做一套真题,如果英语二只能考50左右,不建议考华师,风险较大。
史论:提分空间20分。
这是考研最容易把握的科目了,影响分数的因素也很多。知识广度、逻辑清晰度、核心考点的理解深度、语文功底、写字速度和工整度。
手绘:提分20分。
3.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考研这条路,每一步都存在选择,都存在取舍。大择校,小至每日的学习计划。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思维方式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各个学校并非是难度上的差异,而是考核重心不同,而每一个考试细则都可能影响你的前途。
我希望各位考生,如果抱有“一定要考上”的决心,就不要一拍脑袋或随波逐流地择校,“感动自己式”地努力,“道听途说式”地规划。作为一个为自己负责的成年人,做好前期调查分析,学习过程中多思考。
三.各科考核点解析&我的一些小建议
写在前面:考研遵循“二八定律”
很多人认为,考高分一定要面面俱到地复习。我想说,你要是想考第一,确实如此。我也说了,每个科目深入下去都很难、覆盖面很广。复习之前先问问自己:
我是不是学霸?我的耐力和记忆力怎么样?一年多的持续学习,每天6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我能不能坚持得下来?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需要知道下面这句话:考研中20%的考核点,占有80%的分数。
关于政治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共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占约24%的分值,题型为单选4道、多选5道、分析题1道。其特点就是理论性强、重要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概念和原理多为考察重点,是整个考研政治中最难的部分,重点章节为第二、三、四、五章。
其次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每年大约占30%的分值,实际题型考查量为单选4道、多选5道、分析题1道。其特点就是内容包含广泛、知识点较多且繁琐,较为分散的分布在十五章的内容里。
再次是中国近现代史,每年大约占14%的分值,题型为单选2道、多选4道、分析题1道。其更加注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人物思想及其著作的考察,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但是其本身在试题中呈现出的难度较低。
最后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两块分别各占16%的分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型为单选4道、多选1道、分析题1道;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型为单选2道、多选2道、分析题1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考察,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时效性最强。
最最重要的还是肖秀荣四套卷,妥妥的押中了。
关于英语
英语复习规划可以分这几个步骤:
第一阶段:打好基础的基础,确保上国家线;学会“倒推”,尝到学英语的甜头,步入自学英语的快车道!
第一步,学通句法。时间7天。学通句法是走学习英语第二条路的前提条件。句法不是学得越多越好,而是把基本理论学通即可。能否学通取决于学习英语的态度,而不是基础(初二英语基础足够)。
第二步,通过研读10篇真题阅读理解文章,熟练应用“倒推”——即遇到看不懂的句子,能结合译文搞清楚句内关系(包括短语内部的关系)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这也就是把句子结构与句子意思联系起来(或者说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基于结构)。我们一旦具有了这种“把句子结构与句子意思联系起来”的能力(即“倒推”的能力),那我们就步入了自学英语的快车道,英语学习就变成了简单愉快的事情,你会越学越有劲头,甚至考试结束你都还恋恋不舍,想继续研读。
第二阶段,巩固提高,确保站稳60分,超越70分,冲击80分。(最好在考前两个月结束本阶段,最迟在考前一个月结束本阶段)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再研读20-40篇真题阅读理解,即与第一阶段合计30-50篇,最低不能低于30篇(以确保具有基本单词量)。若时间紧张,不能预计自己能研读多少篇,可分阶段实施,每10篇为一个阶段,能研读多少篇就多少篇,能研读多少遍就多少遍。 切记:1)在文章没有研读熟悉前不要去核对答案;2)研读是打基础,而不是做题;3)本阶段不要做练习题,基础不够,做练习没有实质性意义,且还会导致在第三阶段随着看懂句子的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和考试的临近正需要练习的时候却无题可练的局面。
第三阶段,考前冲刺,五项任务。(不要急于进入本复习阶段,基础不够,进入本阶段没有实质性意义。但最好在考前两个月进入本复习阶段,最迟在考前一个月进入本复习阶段。在此之前,就安心研读。随着研读的篇数和遍数的增加,看懂句子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看懂句子的能力提高了,其他题型稍作准备就会跟上。)
(1)法定学习英语的时间。比如每天法定两小时:一个小时反复滚动研读已经研读过的文章,并坚持到考试,以熟悉词汇、熟悉句式、熟悉命题方式;另外一小时复习其他题型。
(2)适量真题练习。研读是基础,练习是应用,应用研读得到的知识,去对付其他未曾研读过的文章,从而养成习惯。所以,每天应抽出20多分钟做真题阅读练习(即做剩下没有研读的文章)。练习时,若有时间,在按考试的标准做完后不要去核对答案,而是拿出字典查出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后再不限时地做一遍,之后比较两次的答案(此时就会意识到我们习惯性地把做错题归为单词问题是不对的);练习之后,若可能,能记记文章中生词、短语最好不过,但不用刻意追求,能记忆多少就多少,顺其自然。
(3)准备作文。要从根本上解决作文,必须背句子,心里有了烂熟的句子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看懂句子的能力提高了,句子就不难背了,尤其是那些自己所研读文章中的佳句,稍微加点力就记住了。
(4)复习完形、新题型、翻译。看懂句子的能力提高了,这三种题型稍作练习就会跟上,过多练习是浪费时间。
(5)找状态找感觉。考前需用近两三年真题来找感觉,找状态。除当年真题按考试标准成套做外(主要是控制时间和找感觉,同时也看一下自己的身体能否坚持三小时),其他年份真题不要成套做(成套做一是影响考前体力储备,二是没有那么多真题供我们做),而是卡着时间按篇做。比如,每天花23分钟做一篇阅读理解。切记:用于考前找感觉找状态的题必须是真题,且解析必须带有正确率,万万不可使用非真题!
关于理论和专业课: